近日,區(qū)法律援助中心通過“援調對接”機制,成功化解一起農民工欠薪糾紛,為進城務工人員王某追回3500元勞動報酬,切實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。
案情回顧:去年,王某受董某雇傭,為某房東自建房進行裝修找平作業(yè)。工程完工后,王某僅收到一半工錢,剩余3500元欠款經多次催討仍未兌現。此前,王某多次向相關部門申請調解,但由于缺乏對方當事人身份信息等原因,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。無奈之下,王某來到區(qū)法律援助中心,希望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糾紛。
援助過程:窗口工作人員在接待王某時發(fā)現,由于其未掌握包工頭董某的有效身份信息,直接提起訴訟存在立案障礙??紤]到訴訟程序的復雜性及王某的實際困難,工作人員當即啟動“援調對接”機制,為王某制定“雙軌并行”解決方案:一方面指導王某前往派出所調取董某身份信息;另一方面,將案件同步移交至人民調解員蘇慧琳處,優(yōu)先嘗試通過調解方式化解矛盾。
調解攻堅:人民調解員蘇慧琳同志憑借豐富的群眾工作經驗,迅速開展調解工作。面對董某起初的拒接電話、消極回避,蘇慧琳通過多渠道反復聯(lián)系,終于與董某建立溝通。在后續(xù)溝通中,蘇慧琳既以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》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》等法律法規(guī)闡明拖欠工資的法律后果,又從情理角度講述王某家庭經濟困難及討薪艱辛,逐步打消董某僥幸心理。經過數輪耐心勸說,董某最終同意支付欠款,并與王某達成調解協(xié)議:先支付1000元,剩余2500元于一個月內結清。
此次“援調對接”的成功實踐,既避免了當事人訴累,又高效化解矛盾,充分展現了法律援助與人民調解優(yōu)勢互補的協(xié)同效應。下一步,我中心將持續(xù)深化“援調對接”機制建設,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法律服務。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